作者:陈云岫
指导教师:杨蕾
QQ:1024809634
寒窗苦读十余年,从未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的我,对毕业找工作这件事有着极大的恐惧。在无数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之后,我战战兢兢地找了一个公司实习,想亲身体验一下传说中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职场氛围。但是这个公司和网上的传闻好像不太一样……?描绘“我”实习见闻的职场随笔漫画。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高等学校的数量、规模等方面的急剧增长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两大方面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逐渐浮上水面。从2008年开始,高等学校毕业人数连续十二年上涨,在面临就业时产生焦虑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虽然现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包括就业指导在内的各种课程与服务,但仍然无法消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择业的迷茫和随之引发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去寻找各种方式与方法,试图缓解自己焦虑的状态。所以拥有“轻松幽默搞笑”“治愈系”“解压”等特点的一众软件与产品才会在年轻人中广泛传播。
我通过近一年的实习生活,了解到了职场的真实环境与氛围,工作的状态和自己的真正水平,这个了解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对就业迷茫和焦虑。我希望能用一种轻松幽默并便于传播的视觉形式将这段经历分享给更多和我同样焦虑的人。同时,近年来风靡日本的随笔漫画(コミックエッセイ/エッセイ漫画),是一种记录作者所见所思的漫画下的细分类别,我认为这个形式符合我的需求,所以选择了用它来记录和传播我的实习经历。
随笔漫画:
随笔漫画起源于日本,是描述漫画作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感想的漫画作品。随笔式漫画与其他漫画的区别在于,一般的漫画注重角色和脚本,而随笔漫画更加重视易读性和主题,所以随笔式漫画大都用简单零散的图案描绘。我们熟知的作品《樱桃小丸子》就是随笔漫画。其中,奠定了现在日本随笔漫画主流风格的作品为小栗左多里的《达令是外国人》,讲述了跨国婚姻的日常生活。
在日本优秀随笔漫画作品引进国内后,国内的随笔漫画以“私绘本”为名开始发展起来。这些中国本土“私绘本”中包含了大量随笔漫画,比如熊顿的《滚蛋吧!肿瘤君》; 还有部分是绘本,比如王卯卯的《我兔斯基你》。这些“私绘本”真实的描绘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烦恼,引起了中国读者的共鸣。但混乱的书籍分类方式使国内很少有人研究这一类型的图书:“随笔”“漫画”“日记”等关键词在知网上搜不到与随笔漫画相关的论文;“私绘本”关键词在知网上的论文只有九篇(截止至2020年3月),而且在各类书籍定义上有一些错误。
随着网络与手机的发展与普及,微博、LOFTER等可以分享传播图片的社交网站的出现,使得许多人选择在网络这种简单便捷且传播性好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加上大部分用户都使用手机浏览这些社交网站,使得现在中国发表在社交网络上的随笔漫画中,许多都是以方便在手机上浏览的长条图片形式排版的。
受众调查:
我对大学生以及刚毕业的社会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筛选。收集对就业感到焦虑的人占的比例、具体焦虑的内容、尝试过的缓解方法、喜欢的漫画题材等等问题的数据。并了解到了现状之后,以这份问卷为参考,结合我的经历进行了创作产出。
创作思路:
关于内容的选取,因为需要用我的作品缓解焦虑,所以内容应该简单易懂不冗长深奥,不给读者带来任何加重焦虑的可能。
根据前边问卷调查结果中普遍存在的焦虑问题的具体内容,以我面对工作能力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的经历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
因为随笔漫画是一种重视易读性与主题的漫画,所以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在切合创作主题的同时注意读者的感受,比如文字大小、字体要适合阅读;画面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趋势等等。为了达到缓解焦虑的效果,大部分的画面都选择了暖色调;人物造型上,选择了偏可爱的造型。
今年因为新冠病毒疫情,没法外出。本来打算把每一个小故事印刷成单独的口袋书大小的小册子,方便装进口袋里随时随地阅读。临时更改为在手机上观看,所以选择了在社交网络上流行的长条图片的形式,并注册公众号,在上面连载更新。到目前为止,共更新漫画14篇。
《见习社畜小陈》第一话:
从阅读量、转发分享次数来看,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内容和温馨治愈的内容阅读量更高,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在评论反馈与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读者表示在阅读后焦虑有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这说明随笔式漫画在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上是有一定效果的。
在对问卷调查与阅读量反馈进行对比时发现,并不是所有受到读者高度评价、反应感到焦虑得到缓解的内容都有很高的阅读量与转发分享量,说明在创作时不能只以阅读量数据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唯一依据。反馈意见中也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减少了我在今后创作中出现同样问题的可能,有助于我今后更好的创作。